【保健專題】10大症狀濕氣指標 了解自身濕重程度 9個生活方法驅逐濕邪
體內濕邪過盛有什麼危害?
身體濕重像是潛伏的殺手,會慢慢蠶食你的元氣和健康。古人早就警惕「濕為百病之根源」,濕邪一旦侵入體內,不僅會讓人身體沉重無力、難以減重,更可能導致嚴重的脾胃病變和痰濕積聚。
濕氣危害健康 破壞體質免疫力
濕這種陰濕之邪,會貪婪地吸取人體陽氣為食,使人日漸虛弱。中醫認為,人體陽氣代表著生命的動力和活力,是維持正常機能的關鍵能量。可惜的是,假如體內濕邪長期未去,勢必會大大損耗體內陽氣,不但影響健康,嚴重者更可能導致臟腑失常、體質每下愈況。
濕邪禍及脾胃 影響吸收代謝
另一個被濕邪禍害的就是脾胃了。脾胃在中醫看來是人體氣血生化之源,一旦被濕濁之邪所侵,運化水穀的能力便會每況愈下,進而導致營養攝取不良、水液代謝失常,造成體重增加、面色無華、食慾不振等一系列問題。
痰濕內阻難排 阻礙機能健康
更棘手的是,濕邪還容易滯留體內化生濃痰,形成病根,令人咳嗽痰多、大便粘濁無法清瀉。由此可見,雖然看似無害,但濕邪卻是掠奪健康、破壞體質的"元凶",我們絕對不能小覷它的危害性。
10大濕氣症狀檢視 你的程度有多重?
要怎麼判斷自己的濕氣程度呢?以下這10種常見的症狀,就是最好的檢視指標:
-
全身無力 易疲勞頭重腰痛
如果常常覺得身體提不起勁、頭重如有物壓頂、腰酸背痛乏力無力,可能就是濕邪在作崇。 -
莫名肥胖 明明節食仍發胖
有的人雖然飲食節制,卻發現體重直線上升、腹部逐漸隆起,這很可能是濕阻代謝所致。 -
下肢水腫 小腿異常腫脹重
如果覺得雙腿灌了鉛那般沉重,小腿更是腫脹難解,都是濕氣在肢體凝聚的徵兆。 -
口多暫時性口渴
患有濕證的人,往往口水分泌旺盛卻不太想喝水,這是體內水濕運行不暢所致。 -
咳嗽痰多 久治無效
部分人長期咳嗽痰多,用化痰藥也無法根治,反映體內可能潛藏痰濕病根未除。 -
大便溼濘 擦拭不淨
若大便溼濘不成型,且擦拭時總是殘留痕跡,就要小心體內濕熱阻滯了。 -
皮膚過敏 濕疹作祟
一旦皮膚出現過敏性濕疹,很可能是體內濕熱經由汗腺外溢所致。 -
婦女白帶多 陰部濕熱
女性若經常陰部白帶過多,也該當心體內可能存有濕熱積聚的情況。 -
檢查數值異常高
例如檢查發現脂肪肝或高膽固醇,都可能和濕阻代謝有關。 -
舌質異常 苔厚體質濕
口腔也能窺見體質,如舌質發白發厚、舌苔層過厚,就是典型的痰濕體質徵兆。
了解自身濕氣程度 及時調理無後顧之憂
透過前面所列的10大症狀,你應該可以初步判斷自身的濕氣程度了。中醫認為,如果你只中了1到2個症狀,代表身體有輕度濕氣,稍作調理即可紓解;如果出現3到4種症狀,就屬於中度濕氣體質,需要積極祛濕;至於5種以上的症狀,就可視為體內濕氣嚴重,萬不可掉以輕心。濕氣體質的分類與症狀
輕度濕氣體質:感到無力疲勞、口中多餘瀝沫、舌質偏白厚等症狀。中度濕氣體質:除了上述症狀,可能還伴隨著體重增加、腹部隆起、小腿腫脹等徵兆。
重度濕氣體質:極可能有咳嗽痰多、大便溼濘、皮膚異常濕疹等困擾,甚至出現代謝異常的檢查數值。
不論你屬於哪一種程度的濕氣體質,都應該及時重視並積極祛除體內濕邪,否則難免會滋生更多病痛,嚴重者甚至會損及脾胃,影響吸收代謝能力,導致體質日漸每下愈況。及時察覺問題並採取對症祛濕之道,定能使你遠離濕邪的威脅,恢復健康體魄。
生活作息還你健康好體質
要祛除體內的濕氣,除了食補之法之外,日常生活作息的調理同樣重要。以下這些小撇步,都有助於驅逐濕邪、瀝乾體內濕濘水分:
運動健身祛濕氣
適度運動有助於體內陽氣運行,促進新陳代謝,排出濕熱毒素。建議可選擇耐力運動如慢跑、游泳等,每週運動3-5次,每次30分鐘以上。
適度曬太陽驅濕氣
陽光是最好的天然祛濕劑。早晚各曬15-30分鐘太陽,有助於體內濕濘氣機得以發散。
泡溫泉祛濕氣氧浴
泡溫泉可使肌膚毛細孔疏通,利於毒濕排出體外。如無條件可選擇乾濕蒸氣浴或紅外線浴等方式達到類似效果。
按摩穴道利水濕通暢
適度按摩足三里、三陰交等穴位,有助於水液運行通暢,驅除體內濕阻。
補充水分勿忽視飲水
雖然體內有濕但不等於不需喝水,反而應多補充水分以協助排濕。每天可飲用溫開水1500-2000ml左右。
清淡飲食少油膩油炸
忌食油膩或油炸等油濕重的食物,多攝取蔬果、薏米、燕麥等清淡易消化食材,助排濕防濕阻。
服用利濕藥膳驅濕濕
如濕氣較重,不妨服用薏苡仁、徐長卿、澤瀉等利濕藥物,搭配飲食均衡的膳食調理。
勤走動少靜穩久坐
久坐靜穩不利於水濕代謝,多活動走動有助驅離濕濘水分。白天可適度走動、活動肢體。
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落實這些小撇步,搭配適當的食補飲食,定能補腎健脾、加快新陳代謝,徹底驅除體內濕氣,重拾健康活力的好體態。